装修头条_Banner

管理流程

企业资讯 设计方案 装修知识 装修施工 管理流程 后期配饰 家居风水 环保家装

首页 > 装修头条 > 管理流程

第八届筑巢奖启动新闻发布会

2017.03.31


3月23日,第八届筑巢奖启动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发布会上,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方晓风教授正式宣布了筑巢奖的学术主张,并阐述了这一奖项的文化立场,备受行业瞩目。

据悉,创办于2009年的筑巢奖,是中国室内设计领域的综合赛事平台。2016年筑巢奖进行“体制改革”,开始实行组委会制,以倡导“人居环境”为核心,关注对居住空间设计价值的探索与研究,关注青年设计师发展,并通过奖项赛事以及一系列评审、论坛等学术活动,发掘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建立并传播正确的设计价值观。

第八届筑巢奖启动新闻发布会:筑巢奖组委会答记者问

方晓风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教授,《装饰》杂志主编

方晓风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教授,《装饰》杂志主编

中央电视台记者:大家好!我想向筑巢奖组委会方晓风主席提问:筑巢奖在理念上倡导的是“人居之美”,去年也评选出了很多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请问,筑巢奖将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向大众转化奖项的人居价值主张呢?

方晓风:这个问题非常好。筑巢奖的评选不是简单地评出一个奖项,因为这样就无法实现奖项设置和评选的真正目的,所以组委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奖项的推广,推广工作主要分以下方面:

第一:参与展览活动,不仅参加意大利米兰设计周的展览,在国内我们也将做展览。

第二:编辑出版《筑巢奖年鉴》。这本书也很重要,我们与出版社合作,商定具体的方案,进行这本书的推广。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我们会做进一步的规划。

第三:我们希望能够与更多的社会媒体合作,将优秀的获奖作品及作者,以及作品中包含和呈现的价值观推广出去。筑巢奖的一大特点是专注于住宅类的空间设计,而住宅类的空间设计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获奖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实现的生活。因此,筑巢奖的内容有非常好的大众基础。所以,我相信通过各种措施的配合,能够让作品得到很好的传播。

李存东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

李存东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

新华网记者:大家好!我想向李存东老师提问: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创新理念,比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将其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新动能。作为设计类的全国奖项,筑巢奖创新体现在什么地方?另外它对于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李存东:各行各业都在谈创新,确实现在谈创新也是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也是第一位的。现在国家的发展正在转型,在人居环境方面也是如此。过去我们的发展是粗放的,尤其在人居环境方面,原来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也比较多,甚至在风格上为了迎合市场,搞了很多的新名词。但是,我认为这不是创新。在人居方面真正的创新,应该真正关注生活、挖掘生活本真,真正从人和空间的对应方面,更多地从价值观的角度去精细化地研究如何创新,不单单只是形式上或者口号上的、名词上的创新。

所以,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筑巢奖主要强调一种健康的居住价值观,更关注在源于对生活的创新,更追求与国家发展的大环境相适应的、源于生活的创新。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筑巢奖的创新也体现在它的组织方式、评选方式和对作品的征集方式上。这个奖项首先是有一种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奖项的引领带动整个行业,为整个行业的创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精确的推动,而不是推出一个简单的名词概念。一定要落到实处。所以,获奖的名额不会太多,所有获奖作品都真正是精品中的精品,是有创作意识、包含着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的作品。

另外,组委会对我们的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不排斥学术的纷争,我们愿意用自己的人情、知识、经验真真正正地投入到评选当中去,希望能够以此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郑曙旸筑巢奖组委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郑曙旸筑巢奖组委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人民网记者:我想问一下郑曙旸老师:您提出过“设计文化生态整合”的理念,筑巢奖在“设计文化生态整合”方面会发挥哪些作用?

郑曙旸:在第五届筑巢奖颁奖时,我做的一个演讲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长期以来设计行业,尤其是室内设计行业的设计文化生态上,我们没有走到一个“合”的状态,仍然是“分”。

最初,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建筑设计的末端。过去我们把它称为“装修”,但是装修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缺少一些韵味。室内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完全全从建筑设计里面脱离出来。但是,这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脱离,还没有实现观念上的脱离,所以我们设计文化生态还要进一步地细分。

大家可能注意到,近些年又出来一个新的概念,叫软装,我个人对这个概念是非常不赞同的。因为建筑的空间形式上有它的特殊性,就室内设计本身而言,如果提出软装的概念,那么无形之中出现了硬装修的概念,这样就让装修与建筑空间脱离了。

筑巢奖的参赛内容界定在微主体中,也就是一个住宅。为什么要这样界定呢?因为住宅从设计的状态到住的状态,是根本无法分离的。我们不可能让一个设计设计方案的装修和室内陈设由两个团队来做。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很多室内项目只作外装修,家具、窗帘、地毯等等元素的设计搭配并没有包括在内,似乎这是客户自己的事。严格来说,如果只是把装修做完,那么这个室内设计是不完整的。完整的室内设计应该是我们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以后,业主只要拿钥匙入住就可以了。所以,室内设计不是一个“分”的概念,而是“合”的概念。

在具体做的时候,要有“总体设计”的理念,也就是刚才所说的“合”的理念。未来我们的住宅还会再发展,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家居都会走入家庭,我注意到现在很多电子产品就是按照这个思维来做的。从这些电子产品中我们能看到,它们的设计就体现着一种“合”的理念,而不是功能单一产品。工业设计师直接针对产品来进行设计,而室内设计师要把所有产品结合在一个空间中,这些产品之间要协调,要有统和的概念。所以我们的室内设计,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合”的概念,而不是“分”的概念。

我们把所有产品都扩大化,使所有室内设计项目都能达到这个这种“合”的状态。目前工装领域很难完完全全做到这一点,这就是筑巢奖要将室内设计的概念向外扩展的原因。

吴晞筑巢组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清尚人居建设集团副董事长

吴晞筑巢组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清尚人居建设集团副董事长

记者:我想向吴晞老师提问:现在很多设计师把自己打造成明星设计师,并且形成了“设计师明星化”现象。您怎么看这个现象?另外,筑巢奖有没有打造设计明星的计划?

吴晞:我认为设计师是一个安静的职业,与戏剧、电影演员不同,设计师水平的体现和智慧的传导是靠作品说话,而不是表演。我曾经请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来做报告,观众有上千人。在开讲之前,安德鲁来站起来拿着手机对着观众拍照,我想他可能不适应这么多人听他讲。演讲结束后,很多人找他合影,他有点惊喜,其实这就是一种明星现象。

我有幸接触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师马里奥·博塔,他是一位安静、谦逊的老人。我还观察过好几位建筑设计大师,他们都没有把自己当作明星的想法,我猜测他们也不愿意别人把他们当做明星。这是我对设计这个行业和所谓“明星设计师”的解读。

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筑巢奖是不是一个造星的活动。我参加很多届筑巢奖的评委工作,在这个奖项早期,确实有把设计师打造成为明星的意向。这么多年过去了,室内设计在发展,筑巢奖也随之越来越成熟。因此,我们现在的目的是努力打造一批成熟的设计师,而不是明星的个体。我们还是努力地把设计工作做好,打造好看、好用、不贵、环保的作品,我想这是我们设计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网易记者:大家好,我想请问方晓风老师一个问题:去年筑巢奖的总论坛摒弃了专家讲授的方式,而采用了作品讲评的形式。今年各地的筑巢奖论坛也将采用这种形式,我想请问做出这种改变是如何考虑的?这样的改变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和有什么实际意义?

方晓风: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筑巢奖的巡回论坛和颁奖礼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其实与上一个问题有一点关系,以往的活动我们可能会请一两位明星设计师或者知名学者,来做一个专题报告,用这种形式来做一个巡回论坛,或者将学术报告作为颁奖典礼的一个部分。但是,从第八届开始,巡回论坛重要的主题内容不再是演讲或者报告,而是对获奖作品的分析、展示和评点,当然也包括对获奖作品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进行专业的讨论。

我认为这种改变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特别强调实践的行业。当然,明星设计师的演讲也很好,但是这种形式有它的不足,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和体验总是有限的,一个人很难在不同场次的演讲中分享不同的内容。

然而,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分析点评,我们发现,这些作品的语境和它们面对的现实环境,与我们广大设计师的工作实践更接近,设计师们对此也更有共鸣。这样的讨论更有助于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准的提升,而目前专业性讨论的平台并不多。其实在国外,很多不同的行业都会展开案例交流,包括医生在内,医生的交流主要就是讨论病历。

我们、设计师这一行,的确有一点作秀的倾向。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论坛形式的改变,某种程度上降低这种作秀的倾向,而更务实地去讨论专业上的经验,进行有效的交流。

曾辉筑巢组委会常务委员、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曾辉筑巢组委会常务委员、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北京电视台记者:我想提问曾辉老师。北京国际设计周成功举办了很多届,也向大众普及了很多的设计理念,在您加入筑巢组委会以后,您是否计划把设计周和筑巢奖再次结合呢?

曾辉:今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是第八届,我们的筑巢奖也是第八届,两项活动的目的都是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设计与产业的融合、能够服务民生、为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而努力,因此基本方向肯定是一致的。现在两项活动都面临着一个不断在转型、在升级的过程。我们现在不能再去把一些活动做成一个热热闹闹、哄动一时的作秀行为,而是更好的能够借助公共服务平台,为设计的创新提升起到推动和推广的作用。所以从这点意义上讲,未来肯定有很多的需要共同推动的项目。

在2013年,筑巢奖就和北京国际设计周共同做了很多推动的工作,曾经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过颁奖典礼,我也参加了典礼。当时我觉得,确实颁奖颁得手有点酸。我们对于评奖的价值判断不断深入,因此未来筑巢奖的奖项数量也许会减少,其目的就是要评出真正有价值导向、有品质方向的奖。

因此,我相信无论是北京国际设计周还是筑巢奖,其实都是这样一个目的:让我们优秀的设计师不仅仅去设计豪宅、高大上的项目,我们应该有本事、有能力用自己的设计智慧帮助小户型的居民改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鼓励人们去买大房子。

无论是老城区的住房改造,还是现在大家都已经购买的房子,都会面临着第二次、第三次的装修改造过程。这样一种改造已经不再是原有的模式,人们更多地寻求如何让室内设计和空间环境更好地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符合当今的生活美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无论是设计界还是产业界,各个方面大家共同推动的方向。

徐全胜筑巢组委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徐全胜筑巢组委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记者: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我介绍一下筑客网,筑客网是致力于解决别墅装修问题的网站。目前已经有3万多名别墅设计师注册了筑客网,所以我要代表这些设计师向各位老师提问,尤其是向徐全胜老师请教。因为这三万别墅设计师中很多都是筑巢奖的铁杆粉丝,他们基本年年都参加筑巢奖。他们很多人都认为:新中式和现代的参赛作品最容易得奖。所以我想问一下第八届的筑巢奖评审原则和方向是什么?是不是也是新中式、现代更容易得奖?另外,怎样的作品才能得奖,获得金奖?毕竟很多设计师都是奔着得奖来的。请徐老师为我们解答一下。

徐全胜:筑巢奖办到第八届了,它的原则和方向可以说更加追求室内设计的本源,因为我们总希望通过评奖的方式给设计增加很多附加值,这一目的确实也是对的。但是在设计的背后,有产品线,也涉及到金融等领域。正如方老师所言,从第七届开始,筑巢奖就开始做出改变,第八届我们也坚持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是让奖项回归设计的本源,是价值观的回归、明确和坚持。

筑巢奖变革后更关注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思考空间的各种可能,就是人居之美。同时也强调文化的立场,就是有本土文化的导向,毕竟是中国人设计的。

作为一个报奖的作品,怎么才能是优秀呢?它首先必须是好的设计,比如很多矿泉水,除了作为饮用水的本质属性以外,它的瓶子设计也很有特点,这样的设计本身就能体现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的室内设计同样要体现生活方式,要创造人居之美、重视民生,同现当代社会价值观一定要吻合。因为我们的作品要接受全世界的大师的点评,所以我们要坚持我们的立场,同时也要摒弃奢、繁、洋等设计理念。这样的标准听起来抽象,实际上很具体,金奖作品一定是比较全面体现这些标准的作品。

在第八届的评审上,这一标准要坚持,要强化。这正是这一届组委会所坚持的原则。

人民网记者:我想问一下郑教授,您认为我们当前的年轻的设计师具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问题?今年室内设计的流行趋势是什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郑曙旸:我从事室内设计教学30多年了,我认为我们的最大问题在于,受过专业的、比较正规的教育的室内设计师,人数比例还是很低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太快了,尤其是室内设计发展太快了,因此设计师的需求和供给不平衡。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家装领域的室内设计师,相当一部分是“野路子”出来的,我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因为1991年我们当时编过一本书叫《室内设计资料集》,那本书到现在还畅销,什么原因呢?我曾经问过好几个设计师,原来他们是现抓现卖。实际上这种情况是有缺陷的,因为设计师,尤其是室内设计师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是很综合的。要提升设计水平,必须有很深的生活体验,因为设计师是给客户服务的,如果没有客户的生活体验,一般来讲很难做出好的设计。

我们认为中国设计师,尤其是室内设计行业,未来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设计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这个其实不是很难,我们的设计师必须了解设计的本质:设计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什么是好的设计?好的设计就是根据客户的生活方式进行设计,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所谓“装饰概念”去做。

好的设计师要了解客户喜欢什么、客户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是什么。而我们现在不光是设计师,包括我们的业主,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房子是用来住。很多设计师有这个心态:希望通过设计一个房子,达到一种轰动效应,引领一个潮流。这是不对的,所以设计师必须要沉下心来。

筑巢奖通过米兰理工学院在清华美院开了一个研修班,吸引了一大批设计师来参加。我负责其中第二堂课的教学,其实我课上讲的内容,充其量是发达国家的中学课,我也接触到意大利的一些学生,也为他们讲课。他们一般是在高中结束的时候,如果选学设计,就会学到我在研修班上讲的内容。而我们的很多设计师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但是室内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我当时为他们布置作业,没有一个设计师完成,这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筑巢奖希望回归本源,真正通过一些到位的设计,把一些泡沫的东西挤出去,设计师们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标杆、什么才是好的设计。我们希望最终通过若干年努力,室内设计师们够达到国际一流设计强国设计水平。所以我们有时候只是看到表面,没有看到内在。设计师们还是要沉下心来,不是一哄而上地干什么,因为设计师本身就不是这样一个职业。设计师资深的水平、修养,只有达到了时代要求的价值观的导向,才能跟上设计的潮流。


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设计师在做小户型的时候,思路的本体还是在往大了做,但是也许客户需求的并不是这样。我们的设计思路要变化,才能真正做出好的设计。本身户型很小,再将它变成很多个更小的厅,这个思路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有些生活方式是客户需要的,但是设计师没有领会到。

对设计师来讲,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缺失的,我们中小学对设计理念的传授,是靠美术课来完成的,这是一个教育问题,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设计教学方面才能达到与国家发展相匹配的水平。如果若干年后我们的重点工程还要请外国设计师,而不是中国设计师,那这就麻烦了。所以筑巢奖从第七届要转型,回归到设计的本质,这才是真正的原因。谢谢。



X

算一算

您家装修需要多少钱

姓名: 手机: 获取报价
面积: 楼盘:

免费报价电话

400-004-6868

算一算

您家装修需要多少钱

免费报价电话

400-004-6868

姓名:

手机:

面积:

楼盘:

实力 案例 团队 指南 提交需求
客服 留言 TOP